欢迎访问临渭区党建网!今天是
 
 
  1. 首页
  2. 自身建设
  3. 理论学习
  4. 正文

(征文)农家书屋咱村民的精神粮仓

发布时间:2012-10-15 08:34:01    来源:

      云祥村位于临渭区官路镇东北三公里处,距渭南城区四十多公里,与蒲城、大荔县接壤,素有“一鸡鸣三县”之称。农家书屋是2009年建成的,书屋是这附近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管理最规范的一个,2010年5月11日,在这里成功举办了渭南市首届“我的书屋我的家”读书演讲大赛。2010年12月被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授予“陕西省百佳书屋”荣誉称号。
      书屋设在云祥村村部一楼的三间大房子里,信手拉开虚掩着的门,控身进去,只见里面有十几位村民正在埋头静静的读书,屋子里收拾得很干净、也很整洁,11个书柜靠墙整齐排列,8000多册图书按类摆放,书柜上标有醒目的分类标识。一边放着两个报刊架,有十多种报纸,二十多种杂志。屋子的中间有一张很大的椭圆形会议桌,桌子周围放有20多把椅子,供读者阅览用。同去的几个人相互用眼神交流之后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更不想扰乱读书人的心境,便一同悄悄退了出来。
      在村部的另一间房子里,见到了村支书赵银贵,老熟人见面格外热情,一边敬烟沏茶,一边笑着调侃道:“你这家伙,今天是来出我的丑哩,也不事先打个招乎,好让我有所准备。”
     “好货不怕人看,亲娃不怕试验。你把事干的这么洋火,还怕人看呀。”我笑着回答道。
      稍后,书屋管理员朱禾老师随手拿来了2012年的图书借阅登记册,“好家伙,这么短时间,已经记录了厚厚的两本,怕登记有1000多人吧?”我吃惊的问。
     “有哩!村民们爱看书,每天都有人来这借书看书,就连外村的人也来这儿借书哩。”朱老师答道。
     “邻村也有人来你们这里借书?现在每个村都有了农家书屋了呀?!”这样的回答让同行的人都感到很惊讶,几乎同时发出这样的疑问。
      哈、哈、哈……
      在赵书记一阵得意的大笑后,他打开了话匣子:“说来你们也许不信,但这是真的,咱们村的书屋是这周围建成最早的一个,朱老师为了提高书屋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来看书,想了很多办法,广播、板报、条幅、标语,啥宣传手段都用上了。当然,收效也很显著,来书屋看书的人越来越多,就连来咱村走亲访友的外村人,也不忘来咱书屋看一看,借几本书回去。 看书、借书的人多了,问题也随之而来,上级配发的图书数量较少,无法满足村民们越来越强烈的阅读需求,为了解决新书补充问题,村两委会每年至少拿出5000元,用于购买新书,订阅报刊。
      2011年,通过上级部门协调争取,区文体旅游局给咱捐赠了1000多册图书。2012年,省图书馆又为咱捐赠了一批图书。6月份,区文体局还为咱书屋安装了一套数字农家书屋设备。现在书屋的藏书量达8000多册,各种设施设备齐全,图书种类多,环境也好,朱老师管理更好。可以说咱们的书屋是这一片儿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管理最规范的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你们说说,能不吸引更多的人来咱这儿看书借书吗”?
      一行人听得频频点头称赞。
     “其实,读书也是一种习惯,当这一种习惯养成了,一天不看书,总觉得生活中少了点啥似的,你看这几年,村里打牌赌博、酗酒滋事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村容村貌、邻里关系,都有了很大的改变。2011年,咱村还被评为‘市级文明村’,这都是农家书屋给咱村带来的变化。”说这话的时候,赵书记像个哲人。
      当我们离开书屋,穿过云祥村整洁而宽敞的村道时,看着那一排排崭新、整齐、漂亮的小楼,总让人留恋往返,羡慕不止,我不得不感慨农村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如今农民不再满足物质上的富裕了,在精神上也有了更大的追求。农家书屋不仅为农民提供了科技知识,帮助村民致富的平台,更为活跃和丰富当地农村的基层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使村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幸福指数得到了普遍提高。

                                                                                               (供稿 段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