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渭区党建网!今天是
 
 
  1. 首页
  2. 自身建设
  3. 理论学习
  4. 正文

关于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0-12-09 10:47:09    来源:
 

  当前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持续增强党组织的创新活力,是保证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关键。本文试就如何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做以粗浅探析。

  一、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方面

  一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习惯于用旧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愿意在党务公开、选举制度改革和创新民主参与机制上下功夫。二是部分班子成员怕多提意见影响对个人的评价,往往发表的都是没有实质意义的“没意见”、“同意”等意见,影响了党内民主建设的效果。三是由于我们习惯于搞统一思想,往往在召开党代会、党委会前,采取各种方法统一与会人员思想,导致与主要负责人不统一的意见在会上难以提出,影响了党代会、党委会决策、纠正功能的发挥。

  制度机制方面 

  一是对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停留在原则的规定上,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导致在实际生活中,普通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受到人为限制。二是党内的一些制度,如党内工作制度、议事制度、表决制度还很不规范,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的条件还不完善。

  整体素质方面 

  一是个别班子主要负责人独断专行,无视组织原则和程序,人为制约了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使。二是不少党员习惯于领导说了算,一切由上级决定,不珍惜党章赋予自己的权利。三是相当一部分党员的素质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文化理论水平不高,民主意识不强,不愿表达、不敢表达、不爱表达、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志和想法。

  具体工作方面 

  一是公开范围太窄。公开上级的大政方针多,公开本级的工作措施少;自己想公开的内容多,群众想知道的内容少。二是民主活动形式不够灵活。有些党组织组织生活以读书、读报、读文件为主,缺乏新意,没有吸引力;有些党组织的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为了开会而开会,对党员的教育、约束作用不强;有些党组织组织生活不能正常开展,缺乏凝聚力,更没有战斗力。三是党代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由于党代表只在召开党代会时发挥作用,日常议事作用发挥很不突出。

  二、积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针对基层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党政法规、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引导他们用“经营”理念探索基层工作模式,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二是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通过拓宽培训渠道、改进培训方法等措施,加快后备人才培养步伐,切实解决班子后继无人、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三是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在认真坚持 “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大胆利用成熟的信息网络技术,着力开拓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新模式,方便广大党员及时得到充电和提高。

  完善党务公开,保障党员的知情权

  一是健全公开制度。结合区情,明确公开的项目、形式、时间、期限和程序等内容。同时,明确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为党务公开第一责任人,并将党务公开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之中,确保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二是细化公开内容。在保守党和国家秘密的前提下,按照“党员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要求公开什么就公开什么”的原则,确定公开内容。实行基本党务长期公开,阶段性党务定期公开,临时性重要决策以及群众迫切要求公开的随时公开,确保全公开、细公开。三是创新公开形式。坚持长期公开内容以室外图板为主,阶段性党务公开以公开栏为主,临时性重大事项公开以广播、喇叭为主。同时,结合党员干部入户走访、党群座谈会、明白纸等形式进行公开,实现公开范围的最大化,公开效果的最优化。四是健全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党务公开与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和对群众意见、建议办理结果进行公开回复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确保党务公开事事有交代,件件有说法。

  推行公开议事决事,保障党员的参与权

  一是开展党内定期走访活动。结合每月1日党员活动日,组织区、乡党员领导干部到各自党建联系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到党员群众中集中开展党内走访活动,倾听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使党员直接与党组织负责人沟通,让党员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是推行公开议事决事。农村党支部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重点对农村重大项目实施、公益事业兴办、发展党员等重要事项进行商议,达成共识后,及时将结果在党务公开栏进行公示,确保议事公开、透明。三是健全保障制度。完善议题征询制度,做到重要事项不漏不缺,保证民主公开议事制度的有效性;建立调查研究制度,深入党员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增强民主议事的针对性;健全信息反馈制度,将议事共识和问题处理信息及时向党员群众反馈。四是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坚持村务大事民主讨论决策,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改革选举方式,保障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一是扩大直选范围。基层党组织原则上实行党内直选,并不断扩大党员直接选举乡镇党委负责人的比例,真正保障和落实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是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采取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众信任投票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提名方式,促进候选人提名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三是改进候选人介绍方式。坚持组织介绍与个人介绍相结合,先由党组织对候选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准确的介绍,再由候选人对参选目的、个人优势和当选承诺等进行阐述,加强候选人与选举人之间的沟通。四是引入竞争机制。适当扩大候选人的提名数量,增加选举差额比例,并在实行“两推一选”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行“公推直选”,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

  创新党内监督制度,保障党员的监督权

  一是加大源头监督。把民主监督的关口前移到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环节,避免“无力监督”和“事后监督”现象发生。二是加大日常监督。通过疏通党员监督意见反馈渠道,建立党内事务旁听制度,扩大党员和党代表列席、旁听上级会议范围,完善党员向党组织和党员领导询问、质询制度等措施,加大对监督主体的日常监督。三是加大自我监督。以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形式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落实党员自我监督。四是全面实行基层党组织书记“双向述职”制度。每年年终,组织党员、群众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述职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反馈回原单位进行公示,无异议后,再作为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依据,真正建成“纵到底、横到边”的基层党建工作监督评议体系。(供稿  临渭区组织部    焦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