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渭区党建网!今天是
 
 
  1. 首页
  2. 专题
  3. 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4. 正文

临渭区“两优一先”先进事迹展播

发布时间:2021-07-10 09:22:11    来源:临渭区党建网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号召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典型、弘扬先进、向榜样看齐,全面推动临渭区高质量发展,即日起,我们推出“两优一先”先进事迹展播,介绍获得省、市、区级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本期推送的是2021年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李红、临渭区优秀共产党员步延芳、临渭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简晓君。


忠诚执着守初心 无私奉献担使命

临渭区文化馆馆长、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李红


     李红,渭南市临渭区文化馆馆长、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坚守在文化战线上,牢记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使命,奋力发展繁荣公共文化,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先后荣获陕西省“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工作者”、全省“创新人物”,渭南市“巾帼建功”标兵、“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渭南标杆”等多项称号,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扎根基层,满足不同群众文化需求


     她始终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基层,想法设法满足基层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为了做优全省总分馆工作试点县项目,她千方百计争取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推动资源共享,普及群众。先后在全区建成26个分馆、14个馆外服务点,采取“点餐式”和“送餐式”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培育社会新风。她和海星地产合作的分馆项目,每月都有100多名群众参与演出,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实现了双赢。和市二院合作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用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医护人员心灵,为一线天使减压,得到群众欢迎。和社会团体合作,开展锣鼓大赛、秧歌舞比赛、广场舞比赛等项目,一经推出就在全区引起轰动。在庆祝建党百年“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她主动牵头组建10支小分队,深入一线巡演50余场,等等。拒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各总分馆、服务点先后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近千场次,惠及群众数十万人次,极大的满足了全区群众的文化需求。


追求卓越,原创文艺作品屡获大奖


     工作中,她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的创作原则,确保让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作品都能做到极致。秦腔小戏《哎呀呀》,戏本先后经过18次修改,4次调整演员,她多次到西安、进北京找专家把脉问诊。为了让导演找到感觉,她自费组织各路专家在一线采风。为了购买演员服装,她和聘请的专家几乎跑遍了临渭区的所有衣帽市场。排练期间,她更是以身作则,带头加班加点、夜以继日,一个字、一个唱腔地反复推敲加工,天天都忙到深夜。节目一上演,即受到群众喜欢,上剧场、进社区,先后在全国各地巡演近百场次,节目先后荣获中国梦中国腔全国小戏精品展演奖、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在她的带动下,主动作为、精益求精、多做贡献已成为全区文化馆人的共同品质,她们参与创作或指导编排的多部文艺作品屡获大奖。其中,小戏《山里山外》、秧歌剧《农家乐》、碗碗腔《桃园借水》分别荣获第二届陕西省群星创作奖、表演奖、节目奖,秧歌剧《农家情》还荣获第三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节演出活动优秀节目奖,深受基层群众喜爱。


以身作则,致力弘扬传统文化


     她一直致力于非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她多方争取支持,促成了“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活动,她还帮助建立了临渭草编、渭南时辰包子、临渭剪纸、石灰窑水晶饼、秦源影雕黑陶等传习基地,数千名中小学生参与,大大增进了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其中秦源影雕黑陶生产基地被省文化厅授予“全省中小学传统教育基地”,临渭区巧娘草编手工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陕西省第一批文化助力扶贫示范单位”。还牵头组织临渭非遗——传统医药进社区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联合社会组织为群众提供服务。在她的努力下,全区先后确立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39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4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名,有51个项目列入区级非遗保护名录,29项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8项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非遗项目《碗碗腔》已入选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填补了临渭区国家级项目的空白。她还注重线上文化传播,先后开通了“临渭文化”公众号、“临渭文化馆”抖音号,传播推送区内各类原创作品,提升临渭文化影响力。


不遗余力,“志智双扶”助力脱贫


     区文化馆包联临渭区阳郭镇西刘村,李红带领走遍了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角角落落,在摸清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的基础上,指导逐户制定了帮扶计划。她还克服困难,先后筹资5万元用于改善贫困户户居环境,出资3万元帮助10余户群众发展养羊事业,出资 6万元购买花椒苗、核桃苗,帮助23户群众发展产业,让贫困户家家都有了增收项目。对自己包联的贫困户,她更是非心尽力,帮助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有了一技之长。她还经常组织干部为贫困户捐衣捐物、开展关怀慰问,带领单位同事积极参与“送戏下乡”活动,增强贫困户的脱贫信心。

      “咱是一名共产党员,遇到难事,咱应该站出来发声。”这是她给干部讲的,也是这样做的。面对2020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她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参与火车站卡口执勤工作,并捐款一万元支持一线购买防疫物资,贡献个人力量。

       一路走来,她脚踏实地,全身心投入文化事业,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愧于心;着眼未来,她信心满满,将继续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为振兴临渭文化事业、丰富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出奉献。

心系群众健康  牢筑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临渭区卫健局疾控股股长  步延芳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人民群众的健康遭受到严重的威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无数卫健人全力以赴、积极应对,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巨大贡献!临渭区卫健局疾控股股长步延芳,就是其中一位。

       她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把“听党话、跟党走,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平凡的岗位上淬炼出坚定的政治信仰,在临渭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2017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地方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被共青团临渭区委授予临渭区十大优秀青年称号;2021年被临渭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恪尽职守,勇担疫情防控重任


     矢志不移,甘当疾病防控工作的奠基石。步延芳同志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水平,在全区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聚集性疫情中,处置规范有力,使疫情和相关事件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

     在武汉疫情刚开始时,她以专业的敏锐嗅觉密切关注着疫情变化,接到上级防控指令的第一时间内,迅速起草了《全区疫情防控预案》、《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协助领导对全区的疫情防控进行了科学的、规范的安排部署,每天对全区返乡来渭人员摸排报告、确诊和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等情况进行分析,撰写全区疫情态势分析报告,及时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提出应对措施建议。


 敢干敢拼,彰显先锋模范作用


    无私奉献,甘当人民群众健康的保护伞。作为临渭区应疫办疫情防控组副组长,负责对全区新冠肺炎疫情进行风险评估,对湖北武汉等外地来(返)回人员信息进行摸排处置,对发现的患者、疑似患者开展流调及快速有效的疫情处制等工作。

      2020年1月25日,区内一名武汉返回人员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步延芳第一时间带领疾控人员去开展流调,亲自指导该患者所在镇办及时规范处置疫情,有效隔离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精准消毒,科学宣传,减轻群众恐慌,由于处置及时得当,全区首例确诊病例未出现传播病例发生,为全区有效控制疫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还利用深夜等碎片时间,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掌握最新防控政策,多次陪同区委主要领导进行现场疫情防控工作指导;经常奔赴各个集中隔离点、发热门诊指导疫情防控和院内感染控制;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做好重点人员医学观察和防控科普宣传,及心理危机疏导和干预等。

     “步股长,我们又收治了一名发热病人……”“姐,群众咨询投诉电话不断,问题无法沟通该怎么办?”“疫情防控组赶紧把最新数据报一下”,像这样的“急电”,每天处理了多少个,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由于措施得力得当,临渭区疫情防控很快取得阶段性胜利。2020年3月18日,省委书记胡和平同志检查工作时,特意询问了疫情防控组的工作开展情况,步延芳汇报后,得到了胡书记和在场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尽显本色


      默默耕耘,甘当卫生防疫事业的传道者。凌晨四、五点休息,六、七点钟开始工作,是她的工作常态。女儿在微信上问:“妈妈,你还记得回家的路不?”在工作最紧张时,根本顾不上吃饭喝水。2020年2月8日,持续工作多日的她突然晕倒,被医院诊断为“劳累过度、心肌缺血、心律不齐”,强制住院治疗期间依然电话办公,指导组内人员和基层医院做好防控工作。没几天,面对不断新增的病例和信息数据,她再也躺不住了,强势“说服”了家人和主治医生,又迫不及待地参与到这场战“疫”中。

     为迅速建立起全区新冠肺炎免疫屏障,全面铺开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她与省市积极对接争取疫苗,科学合理设置接种点位,强化人员培训管理,全面提升基层接种单位能力,全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稳步推进,在全市率先超额完成接种任务,接种率在全市各区县中排名第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我是一名党员,疫情面前,必须站出来,冲在前。”内心的坚定,无不彰显着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色,她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强品质,始终用科学防控疫情践行初心使命,和同事们一起为全区群众筑起了一道“健康屏障”。

坚定不移跟党走  心系群众谋福祉

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时任崇凝镇靳尚村第一书记  简晓君


      入党以来,简晓君时刻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踊跃加入驻村队伍,坚持把“听党话、跟党走,同创业、共致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协助村两委会建强组织,创新服务方式,奋力消除绝对贫困,完善社会管理,赢得了全村党员群众和各级领导的广泛赞誉,连续五年被评为区级优秀第一书记、区级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荣获“陕西省优秀第一书记”,2021年荣获临渭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坚守为民服务初心


      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他积极融入农村、融入群众,当好“小学生”,拜农民为师,拜党员为师,吃得了苦,沉得下心。工作中他耐心倾听群众声音,主动向老党员、老村干部请教学习,重点走访贫困户、上访户、换届落选村干部,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了解群众的诉求。牢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从小事做起,时刻把群众的事记在心、拿在手,常思“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真心为群众着想,听群众怎么说、了解群众怎么想,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从实际出发,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现状,努力摸清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确保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宣传好、落实好,打下了坚实群众基础。他在村上建立“群众反馈问题台账”,组织村组干部主动走访,由原来的等待群众反映问题转变为下组入户寻找问题,积极帮助群众调节邻里纠纷,形成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良好机制。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在他驻村之前,村里很多党员对自身要求不严,甚至还有部分党员干部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思想觉悟还不如普通百姓,严重破坏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他在对靳尚村党员基本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摸底后,详细分析了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难点问题,制定了系列解决办法,村党总支的各项工作也逐步走上了正规,连续四年被区镇各级评为“党建工作先进村、先进基层党组织”。

     他先从严肃组织生活,规范组织活动入手。首先要求村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为每位党员提供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和平台,让每名党员对自己近期的践诺情况进行汇报,重点培养广大党员敢说、会说、能说,敢干、想干、能干的能力。又建立了全村党员个人档案,对年纪较大、因病因事不能参加学习活动的党员入户补课,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以微信群或邮寄的方式定期汇报思想工作,提升流动党员的在党意识,也让流动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注重党员的骨干桥梁作用,让广大党员认识到,党员就是党和群众的纽带桥梁,群众对党组织的认识就是从每位党员言行中体现的,如果我们党员作风不硬、干事不实,就会影响群众对党的形象,为此动员每名党员包联1至2户贫困户,实行包干到底,贫困群众不脱贫、不转变意识不掉队、不脱钩。他还经常组织广大党员义务为群众打扫庭院、打扫村巷道卫生、修剪果树、夏收秋种、夜间巡逻,各尽所能地为群众服务,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贴近群众、为民务实的模范形象。

      现在村上遇到“难事、硬事、没人愿意干的事”,必定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只要提起靳尚村的共产党员,村民们无不点头说,“共产党员和普通群众确实不一样了”。


强化集体“造血”功能


      脱贫攻坚,产业在先。可靳尚村土地缺乏,无法连片流转,成了村上发展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他多次与村上商讨,决定平整原砖厂100亩废弃地,发展村集体产业,可村民等靠要的思想又成了老大难。但所有的困难难不倒有着坚定信念的共产党人,期间,他带领村里党员干部,逐门逐户为群众讲解、做工作,历经大半年时间,受了不少白眼,碰了不少钉子,吃了不少闭门羹,下半年召开的村民大会一致通过了成立村集体公司发展产业的决定。近年来,靳尚村协调项目资金300余万,整合资金400余万,硬化道路3.8万余平、安装太阳能路灯400余盏、450平文化综合楼拔地而起;村上熟食加工厂、面花、草编等小产业迅速发展,贫困劳动力60余人实现就地就业,500千瓦光伏产业长效发展,千余只肉羊养殖项目落地生根,贫困群众逐步走上致富路,村集体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激发自主致富热情


      生活的强者,不会是流泪的人,而是流着泪也要奔跑的人。对于贫困户而言,政策兜了底,脱贫还要靠自己。如何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使其自主发展,不再单单依赖政策这张“温床”,是摆在每名驻村干部面前的“大课题”。他常常和村干部下组入户,与村上闲散人员和脱贫意愿不强的贫困户座谈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协调多方力量,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每年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公婆、致富带头人”等模范标杆人物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模范带动效应。每年除夕,他还会带上家人为村上孤寡老人精心安排年夜饭,与他们一起包饺子、看春晚,使其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以行动感召、以情感融化,用情用智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转变了靳拉民、尚忠教等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积极协调包联单位及村上,为有劳力的困难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鼓励他们摒弃之前的等靠要思想,通过劳动获取幸福生活,使全体村民摒弃等靠要等老旧思想,开创靳尚振兴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