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渭区党建网!今天是
 
 
  1. 首页
  2. 人才工作
  3. 人才动态
  4. 正文

临渭区非公企业人才资源情况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08-05-23 08:36:33    来源: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积极贯彻中省市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决定,坚持“平等待遇、开放领域、引导产业、调整结构、创新服务”的思路,积极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同时,我区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注重各种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保护和引导各种人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一大批各类人才发挥自身优势,投身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潮流中去,全区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为非公有制企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智力支撑。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日前由区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区乡企局、经贸局、渭北产业园等单位,通过召开会议,发放调查表,到企业实地走访调查等形式,对我区部分非公企业人才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涉及非公企业13095家(所有数据均截止200712月底),基本代表了我区非公企业现状,其中第一产业14家,第二产业1983家,第三产业11143家;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3个,占所调查非公企业总数的0.79%。被调查的13095非公企业有从业人员106104人,有非公人才6663人;6663名非公人才中,从岗位结构看有管理人才3348人,专业技术人才1848人,技能人才1467人;从学历结构看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9人,大学本科学历141人,大专学历764人,中专及以下学历5739人。从年龄结构看有25岁及以下93人,26-351633人,36-453334人,46-551247人,56岁及以上356人。
  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由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引导、制度保障,近年来我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有了可喜的变化,非公企业人才激励、管理、流动机制初步建立,人才知识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实施科技开发力度逐步加大,人才的贡献率不断提升,逐渐显现出了人才聚集功能和研发新产品的能力。但是从整体看,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还比较弱、不够强,与迅速发展的非公企业还不相适应,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全区非公企业人才队伍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共性问题。

1、人才资源拥有总量低。被调查的13095家非公企业人才总数为6663,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28%。这表明我区非公企业每100个从业人员中仅有6名左右各类人才。

2、高学历人才数量少。6663名人才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占86.13%,大专学历占11.47%,大学本科学历占2.12%,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仅占0.29%

3、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中高级人才少。1848名专业技术人才中,有高级职称的32人;1467名技能人才中,高级工及技师仅有211名。

4、年龄结构不合理。非公企业人才主要集中于36-55岁这一年龄段,3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才储备仅占25.91%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经调查,我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中面临二元困境:一方面,缺乏人才的支撑是非公企业难以实现跨越的阻碍,另一方面,非公企业相对落后的环境和机制,又是人才难以成长,实现聚集的阻碍。这是非公企业发展初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

1相关部门对非公经济发展思想认识不足。虽然中省市颁布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决定,但由于观念、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对非公有经济发展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分歧和看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没有真正放在心上,拿在手中,给非公有制企业以应有的名份和位置,因而在非公企业人才方面存在管理松散、没有形成合力;服务不完善,人才流动的平台搭建和信息服务滞后;激励不活,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人才的激励不够,不能充分激发企业人才的创造力;培训提高无计划,特别是资金保障机制不健全;舆论氛围营造有待提高,没有在全区形成浓厚的尊重企业人才、尊重非公企业、非公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2、非公企业在人才问题认识上普遍存在“误区”。一是用人不用才。许多企业主只愿雇用普通劳工,而忽视人才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二是用人之时,关系优先 “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仍有存在,对企业发展真正有用的人才不能放手使用,充分发挥其才能。三是重学历,轻能力。

3、非公有制企业在人才资源管理上普遍缺乏规范性。大部分非公企业内部尚未建立稳定、完整、有效的人才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体系,培养、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机制不够健全

四、几点建议

为了切实促进我区非公经济人才队伍的发展状大,要努力从政府、企业、人才三个层面,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政府层面

1、构建引才平台。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非公经济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安置富余劳动力,增加城镇居民、农民收入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和非公企业的联系,与企业联合,以人才市场为载体,积极构建引才平台。

2、促进人才流动。一是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合理流动,通过宣传,积极引导我区以及外来大中专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二是制定相应政策,每年有计划的选派一批科技人员到非公企业创业或利用业余时间为非公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有计划地选派懂技术、善管理的机关干部到非公企业挂职,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三是抓紧建立促进我区人才科学合理流动的配套政策法规,健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人才流动机制,解决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
  
3、强化激励力度。一是在物质奖励上,可按年增税收进入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设立奖项,积极制定符合地方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物质奖励办法;设立“名牌奖”、 “科技进步奖”、“技术革新奖”等有关奖项,鼓励企业人才通过科学技术发展壮大企业。二是精神奖励上,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等的推选上给非公人才适当倾斜;对其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等方面优先照顾。三是加大舆论宣传,努力在全区上下形成尊重企业家、尊重企业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企业层面

1、完善培养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孵化、聚集人才的作用,加快人才培养;企业每年要列出专项培训经费,加强院地合作和校企联合;针对企业人才的需求,有组织地依托高等院校进行中短期培训;鼓励企业建立自有的培养使用机制,提高自我培养能力。

2、重视企业文化。非公有制企业要树立尊重和重视人才的理念,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用共同价值观和愿景凝聚人才,大胆吸收、培养、使用各类人才,使其更有归属感和使命感,自觉自愿为企业发展而努力奋斗。

3、创新管理体制。用科学的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围绕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打破“家族式”管理体制,逐步加快组建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机构,加快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有利于人才培养、使用的激励机制、企业内部人才流动机制以及科学规范的员工绩效考评制度,为人才资源的开发管理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三)人才层面。

要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宣传引导力度,从人才自身来讲,人才流动是发展的必然,但人才的频繁流动不仅会对企业造成生产经营成本的浪费,对人才自身而言也可能因此失去一次发展的契机。因而,要大力宣扬创业者事迹,引导各类人才勇于吃苦,勇于创业;各类人才要对自身准确定位,转变择业观念,在非公经济的广阔天地里,大显身手,实现人生价值,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区委组织部 李丙丁 姜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