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渭区党建网!今天是
 
 
  1. 首页
  2. 媒体要闻
  3. 正文

李锦斌:坚持“三问三解”创先争优 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发布时间:2012-06-04 09:09:48    来源:

    创先争优活动以来,陕西省委围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以“三问三比一承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比学习、比服务、比奉献,党组织和党员为民服务承诺)为载体,引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思路上向惠民富民汇聚,在工作上向为民利民倾斜,在作风上向亲民爱民转变,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努力创科学发展之先、争社会和谐之优,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实现陕西“三强一富一美”基本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一、“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是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
    着眼转变作风强化宗旨。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最重要的工作方法。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就是要组织动员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把群众智慧转化为做好工作的措施和政策,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
    着眼富民强省凝聚力量。“十二五”是陕西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关键时期。省委确立了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的奋斗目标。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就是要使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成为全省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共识,使富民强省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着眼促进和谐维护稳定。实现富民强省,必须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就是要加强对群众情感的沟通,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主动适应群众维护权益的新诉求,把影响基层和谐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着眼加强基层打牢基础。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就是推动基层党组织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党员干部不断强化奋发有为、争创一流和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
    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基本要义是面向基层、服务群众
    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立足点是深入基层,听民意、摸实情,关键点是改进作风,下基层、接地气,落脚点是服务群众,办实事、暖民心。
    坚持“三问”常态化倾听民意。“三问”即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陕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取得的重要经验。省委坚持把“三问于民”作为一项常态性要求,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沉下身子,倾听群众呼声,体验群众疾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有市厅级干部2416人、县处级干部1.8万名赴农村、社区等基层建立2.1万个联系点,听取民意、汇集民智。全省各级党员干部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116.3万件,调解矛盾纠纷30.5万件,实施富民工程项目10万余个,让广大群众切身体会到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实惠。
    开展“三比一承诺”激发活力。创先争优的关键是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力。陕西省委在全省党员中积极开展“三比”活动,即在“比学习”中对照先进找差距,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在“比服务”中优化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在“比奉献”中激发活力,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生动局面。同时,不断深化和完善陕西首倡并在全国推广的党员承诺制,基层党组织按照“五个好”要求,在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发挥作用、完成任务、自身建设等方面作出承诺;党员按照“五带头”要求,在提高能力素质、服务人民群众、全面履职尽责、高质量做好工作等方面作出承诺。在此基础上,通过领导点评、组织查诺、群众评议等措施,确保承诺项目落到实处。全省基层党组织承诺事项80余万条,兑现承诺率达到95%以上。
    推行“三问三解”服务基层群众。2011年11月以来,陕西省委进一步总结和延伸“三问三比一承诺”活动经验,以机关干部为重点在全省开展“三问三解”(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活动。省委书记赵乐际同志、省长赵正永同志带头深入基层建立联系点,各级党组织把“三问三解”与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紧密结合,与自身职能紧密结合,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与解决基层群众实际困难紧密结合,全省县以上党组织确定活动载体800多个,形成级级有目标、层层有载体、个个有特色的生动局面。安塞县提出“三有三创”,要求乡镇党委有服务体系,创建“服务型党委”;农村支部有专业合作社,创建“发展型支部”;农村党员有服务岗,创树“示范型党员”,使党员干部成为服务群众的先锋、科技致富的示范。截止4月底,全省各级党政机关有20多万党员干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深入“三问”摸实情,开展“三解”办实事,建立联系点10.4万个,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9.1万户,受到群众真心拥护和热烈欢迎。
    三、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必须不断创新载体、构建长效机制
    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找到了有效载体,形成了新的工作机制,锤炼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是一次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再实践,应当长期坚持下去。为此,在认真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过程中,应该坚持做到三个必须:
    必须搭建一个好平台。创先争优活动一定要动员党员干部零距离接触群众、接地气锤炼党性。只有让党员干部带着真心和温暖,带着为民服务的满腔热情,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体验群众的劳作之辛、稼穑之苦,才能真正与群众融在一起,才能真正使创先争优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必须找准一个好抓手。创先争优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内容具体实在,方法简单易行,目标合理适宜,让党员干部好操作、好落实、能兑现;必须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增强活动感染力和生命力;必须把为民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密切关注的生产生活难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实惠。
    必须建立一套好机制。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能搞一阵风式的短期运动。必须建立健全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机制,健全办实事、解难题、暖民心考评激励和督查落实机制,健全结对帮扶促发展长效机制,充分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生动力,使活动务实管用、经常有效,真正服务于民、扎根于民。

                                       (摘自5月23日《人民日报》,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