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省委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这一主题,在全省开展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为主要内容的“三问三解”活动,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上水平、见成效。目前,已有20万干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开展“三问”摸实情,开展“三解”办实事,形成了浓厚氛围,产生了强烈反响。
省委重视,主要领导带头推动
新时期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群众路线再教育,保持党的纯洁性,一直是省委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省委书记赵乐际多次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和党员群众促膝谈心,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掌握基层组织建设状况,共谋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良策。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他提出要在全省范围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帮扶、促进发展,把这项活动作为我省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要举措,办成群众满意工程。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三问三解”活动安排意见,并举行了“三问三解”暨基层组织建设年动员推进会,活动在全省迅速展开。
赵乐际书记带头深入商洛市镇安县开展“三问三解”,强调各级要顺应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把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作为最基本的工作方针,在发展中解决民生,在解决民生中促进发展,让群众更富裕、更舒心、更有尊严。省长赵正永到陕南调研移民搬迁和保障房建设,强调要以“三问三解”为动力,把事关长远的几件民生大事抓紧办好。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锦斌深入延安市安塞县农村、社区,调研指导“三问三解”和基层组织建设年开展情况。其他省级领导纷纷带头深入基层,为全省作出了示范和表率。
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主要领导率先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率先沉到基层联系群众,率先深入一线解决问题,结合春季各项工作,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全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0多万党员干部赴基层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建立联系点10.4万个,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9.1万户。
突出主题,扎实认真实施
各级精心组织,活动推动有力。各地各部门迅速跟进,实行“书记抓、抓书记”工作责任制,主要领导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全力参与,大规模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开展活动。
春节收假第一天,铜川、咸阳、渭南三市就召开动员大会,启动了“三问三解”活动。铜川市抽调3283名机关干部,分赴包抓联系的543个村、54个社区和206个重点项目开展活动,实现迅速工作重心下移。延安市开展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活动,39名市领导带头,1366名市县乡领导带队,包扶1366个低收入村。目前,全省已有市厅级干部2416人、县处级干部1.8万名赴2.1万个联系点开展“三问三解”活动。
干部广泛参与,工作扎实深入。这次活动动员之广泛,干部积极性之高是多年少有的。从省委领导到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从机关行政干部到事业单位技术干部,三秦大地处处闪现着党员干部下基层、访群众、解民忧的身影。
省财政厅春节期间组织589名干部走访610个村镇,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500多条。省委组织部率先启动“下基层访群众送服务”活动,要求全年到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少于一周,每人结对帮扶1-2户困难群众。渭南市临渭区把后进村整顿作为推进全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突破口,从全区420个村(社区)筛选了22个后进村(社区),由区委组织部领导带领22名机关干部组成网格化包联机制,积极开展基层党建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增强党组织引领群众致富本领,受到了党员群众一致好评。
活动载体丰富,主题鲜明突出。围绕“三问三解”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年,各地各部门确定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动载体。
咸阳市以“三查三进三解”为载体,建立“集中进、长期包、坚持派”的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全市4万名机关干部走访29.6万户居民,征求意见建议6万条,解决问题6700多件,排查矛盾纠纷740件,提供帮扶资金892万元,办实事好事830件。延安市安塞县积极开展“三有三创”实践活动,努力做到乡镇党委有服务体系,创建“服务型党委”;农村支部有专业合作社,创建“发展型支部”;农村党员有服务岗,创树“示范型党员”,使党员干部成为服务群众的先锋、科技致富的示范。目前,全省县以上党组织确定活动载体800多个,形成级级有目标、层层有载体、个个有特色的生动局面。
坚持统筹结合,注重活动实效。按照省委要求,各级党组织把开展“三问三解”活动与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紧密结合,与各部门、各单位职能紧密结合,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紧密结合,与解决农村、企业、社区和群众的实际困难紧密结合,统筹兼顾,同步推进。
西安市把“三问三解”活动和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相结合,驻村驻社区干部帮助基层组织分类定级,制定升级晋档方案。教育系统下基层干部着眼群众所急所盼,积极协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教育民生工程。医疗卫生系统下基层干部把患者作为联系对象,多种措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收到了良好效果。
初见成效,干部群众双受益
“三问三解”活动为广大群众解决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群众得到了实惠;党员干部受到了难得的教育和实践锻炼,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增强。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中,活动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广泛欢迎和衷心支持。
一是搭建了机关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平台。活动中,各级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顺应了群众了解惠民富民政策的新期待,顺应了群众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新企盼,顺应了党员干部转变作风、贴近群众的新愿望。这一活动使党员干部有了人生体验、党性得到锻炼和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了干部喜愿下基层,群众欢迎干部来的互动双赢。
二是解决了一批现实问题。活动中,各级党组织配班子、促转化、强队伍、重保障、增活力,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集中解决了一批贴近基层需要、回应党员关切、顺应群众期盼的现实问题,办了一批民生实事,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帮扶了一批困难群众。基层组织建设上,选优配强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扩大了党组织覆盖面,提升了党组织书记素质,并多种途径解决人员、经费、设施等,确保基层组织有效运转。经济发展上,送思想、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促进群众增收。民生建设上,通过解决群众关注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热点难点问题,做到民有所惑、我有所解,民有所忧、我有所帮。
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各级机关干部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带着温暖下基层,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通过体察群众情绪,体会百姓所思,体味民生状况,真正“问”出实情、“解”出实招,密切了干群关系。“同住一个屋檐下,才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同吃一锅饭,才能倾听群众的心声;同在一个天地里流汗,才凝聚起与群众的真情。”许多干部体会到,只有与群众真正融在一起,才能理解群众,才能懂得尊重群众,才能知道群众想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
四是转变了干部作风。开展“三问三解”活动,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把基层作为最大课堂,把人民群众作为最好老师,在基层、在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丰富工作经验,提升能力素质,促进作风转变。许多干部表示:“下基层让我们走出机关,接上地气,体验了泥土之辛、稼穑之苦,砥砺了品质、锻炼了党性”。咸阳市彬县一名老党员夸赞说:“干部到群众家,来田间地头,共产党的好作风又回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