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为“十二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发布时间:2012-01-09 09:21:51    来源: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努力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加强宏观指导,全省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建立
  建立上下贯通、衔接配套的全省人才发展规划体系是一项重要工作。一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抓好中省人才发展《规划》的实施和相关配套规划的制定,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人才工作的发展奠定基础。一是人才发展纳入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6支人才队伍和教育、科技2个专项人才规划颁布实施。年初,省第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5年规划纲要》,将“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作为指导“十二五”发展的重要原则,把加强人才强省建设单列一章,从壮大优化人才队伍、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等方面,具体部署规划了未来五年全省的人才工作。今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陕西省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意见》。5月召开的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对加快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进行部署。9月,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相继颁布《陕西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陕西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陕西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陕西省企业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陕西省中长期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发展规划》6支人才队伍和教育、科技2个专项人才发展规划。二是全省10个市及杨凌示范区、66个县制定颁布人才发展规划。西安市对所辖区(县)和重点领域人才发展规划的编制作出了具体安排和明确要求,编制完成了全市13个区县、5区1港两基地和重要行业人才发展规划。宝鸡市重视加强对企业人才规划的调研指导。榆林市专门组织县(区)人才规划编制培训。三是加强规划制定工作督促检查。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专门制定下达贯彻落实中省人才规划任务分解方案,定期召开相关部门单位会议,对配套制度制定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协调跨部门工作,推动形成有关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抓好人才发展规划落实的工作机制,推动工作的落实。今年10月,中央人才规划贯彻落实情况专家评估组来我省进行检查,专家组一致认为,我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领导重视,真抓实干,工作力度大,富有特色。
   
  二、服务科学发展,重点人才工程有序推进实施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精心组织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切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
  一是全面推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省委书记赵乐际强调,要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推进力度。一年来,我们立足用好现有人才,加快培养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大力实施“新世纪三五人才工程”,培养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4名,省级学科带头人583人,市级拔尖人才5600多人;启动实施青年科技新星培育专项工作,90人认定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共投入专项经费900万元,支持学术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在陕创业,今年全省毕业硕士学位以上研究生21153人,一半以上留陕西工作。实施陕西“百人计划”和“三秦学者”计划。目前,全省已引进高层次人才2700人。其中59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78人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53人受聘“三秦学者”岗位。2011年我省有7名专家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到全国第12位。
  二是大力实施基层人才发展援助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省上下达专项指标,为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乡镇农(林、水)技站择优录取1679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教、从医、从事农技服务工作。实施万名医生培训计划,2000名乡镇卫生院和社会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完成在西安三甲医疗单位的免费培训。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全省已选聘大学生村官11254名, 41%的村都有1名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实施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制度,首次从高等学院、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选派100名科技人员对口到100户中小企业担任首席工程师,帮助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全省各市和91个县(区、市)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共选派科技特派员3429人。继续推进“双培双带”计划,全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万人次,一批掌握致富技能的农村能人进入村“两委”。
  三是着力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省国资委先后召开省属重点企业科技工作会议和人才工作座谈会,对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进行部署。2011年省属企业用于支持各类人才创业创新、改善生活环境的投入近5亿多元,年培训各类人才5万人次,每个大型企业都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服务资助和有关补贴;各企业根据需要,通过项目引进、课题引进、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采取柔性方式,吸引省内外、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全职、兼职或短期工作。目前,建立起了5个国家级、1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17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为主要形式的多层次、多格局的人才发展平台,为促进企业人才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是统筹抓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全省4万名高级工参加了技师强化培训,23.5万人参加了省级一、二类职工技能竞赛,有66人荣获“陕西省技术状元”、182人荣获“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加强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全省28所技术学院更名为技师学院。“十一五”以来,我省实施“人人技能工程”,200多万人次参加技能培训资助,使全省未升入高中和大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普遍掌握了一项专业技能,提高了实现就业的能力。
  五是充分发挥院士专家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围绕实施“十二五”规划,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等单位先后组织实施了“院士专家渭南行”、“果业专家铜川行”和“院士专家煤业集团行”活动,有近百名院士专家深入基层及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服务。2011年4月,我省成功承办了中央人才协调小组组织的院士专家来陕咨询服务活动。32名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先后深入西安、宝鸡、延安、榆林、渭南、杨凌等6市(区)和50多家企事业单位,帮助地方和企事业单位解决技术难题110多个,提出意见建议105条。9月,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共同举办陕西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院士专家研讨会,6位院士和11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为陕西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把脉号诊、建言献策。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院士受聘陕西省能源化工产业首席科学家。认真组织开展陕西省第十九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全省参加各类活动的省级学会、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达600多家,省、市、县(区)共开展重点活动611项,组织各类科技报告会、专题研讨会356场次。
   
  三、创新体制机制,重大人才政策相继推出
  创新是人才发展的动力,政策是人才工作的保障。一年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开展专项调研,每到一地检查工作,都要了解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着力推动人才体制机制的政策创新。
  一是加快全国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建设。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关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新型区域的决定》,明确了推进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36条具体政策。国内首个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在西咸新区正式开工建设。致力于打造立足西安、服务关天、辐射全国、连通国际的科技资源集聚中心和科技服务创新平台的西安科技大市场对外服务。
  二是大力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全省高层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用5—10年时间,集中培养引进2000名高层次急需紧缺的创新创业人才;加大人才发展投入,省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专项资金,集中用于人才工程建设;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支持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加大对人才的有效激励等17条支持力度大、政策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在省内外高层次人才中产生积极反响。
  三是积极推进人才特区建设。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我省国家级高新区建立人才特区工作组织开展调研论证。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园区的要求,形成了《关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宝鸡市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人才特区的意见》,全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特区。渭南市颁布《渭南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规划》,以“八项措施”和“五大重点人才工程”为主要载体,探索人才特区新模式。
  四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省事业单位基本完成了首次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强化了岗位管理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基础性作用,实现了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完成了全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首次实施工作,聘用了200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员。推进职称改革,有9650人获得高级技术职称。全面完成了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四、努力营造环境,人才引领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各市县党委普遍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纳入省直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全省人才重大工作。各级领导干部的人才意识增强。
  大力表彰有突出贡献专家。组织开展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推荐选拔工作。43名专业技术人员获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09人被确定为2011年度省有突出贡献专家,40名高技能人才被授予“陕西省首席技师”称号。省委、省政府重奖获得陕西科技进步最高奖的第四军医大学樊代明院士和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张锦秋院士各100万元。最近,省政府常务会决定,对《西京故事》剧组和剧作家陈彦予以表彰奖励。
  广泛开展向优秀党员专家侯伯宇同志学习活动。侯伯宇同志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高级知识分子,国务院首批授予的博士生导师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他爱国爱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理论物理和数学物理的前沿领域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2010年10月因病去世。2011年6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作出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向侯伯宇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组织侯伯宇事迹报告会。11月11日,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侯伯宇同志先进事迹汇报,作出了追授侯伯宇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全省党员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中开展向侯伯宇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12月10日,中组部李源潮部长批示,侯伯宇同志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很感人,应广泛宣传这位创先争优活动中发现的先进典型,倡导侯伯宇同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授理想。
  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正在显现。“十一五”以来,全省累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2538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677项,国内先进水平的1623项,填补省内空白244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高端人才的引进和作用的发挥对我省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由张平祥博士等一批留学海外的超导材料及加工专家为主导的西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生产出3种航空新型钛合金材料,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关键材料的封锁,走出了一条从研发到成果产业化的路子。首批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刘兴胜博士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的西安炬光科技公司自成立以来,已成功研发和生产出9大系列百余种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产品,多项产品综合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五批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云峰博士,与我省信息产业集团合作,成立了陕西新光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新一代LED产品,对于提升我省乃至全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