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渭区党建网!今天是
 
 
  1. 首页
  2. 干部之窗
  3. 干部教育
  4. 正文

大爱无疆——记临渭区老年公寓院长黄秀娟

发布时间:2011-04-06 09:38:48    来源:
大爱无疆——记临渭区老年公寓院长黄秀娟

  “我喜欢老人,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感到我生下来就是为了给老人服务的。”这是临渭区养老院院长黄秀娟常说的一句话。

  黄秀娟一个安徽妹子,只身来到渭南闯天下,渭南人用自己独有的善良打动了他,为了报答这份恩情,黄秀娟把自己的一切也无私的奉献给了渭南人民,以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言行谱写了一曲唱响东秦大地的大爱之歌。

  公寓先后荣获陕西省十佳公寓称号、陕西省三秦慈善奖;07年被确定为全国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08年又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爱心护理院;黄秀娟也光荣出席了全国敬老、爱老、助老表彰大会,先后荣获全国敬老楷模提名奖、渭南市十大孝星等称号。2007年,在渭南市首届十大孝星评选活动中,她以遥遥领先的得票名列十大孝星榜首,她创办的临渭区老年公寓获得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深情回报秦东人

  上个世界90年代,在企业改革的潮流中,一批批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下纷纷倒闭,随着企业的倒闭,一批批下岗工人也走出企业,进入到市场经济带来的洪流中,各自谋求发展,黄秀娟就是其中的一位。

  1997年底,下岗后的黄秀娟响应中央号召,只身从安徽省淮北市一个工人家庭到渭南创业。无情的竞争市场使黄秀娟的小本生意亏损殆尽。一个好心的敬老院院长发现了黄秀娟的困境。他安排黄秀娟在敬老院干临时工,先解燃眉之急。春节过后,这个院长又借给了她500元路费。回到安徽老家,黄秀娟感慨地向父母讲述了创业的艰辛和秦东父老的厚爱。曾在大西北受过高等教育的父亲深情地对她说:小孝敬父母,大孝爱天下。你还是回到西北黄土高原去吧!回报那里乡亲父老的厚爱。在家小住几日之后,告别了父母,黄秀娟又登上了去渭南的列车。

  为了报答敬老院院长的救急之恩,黄秀娟又回到这个敬老院,并主动提出义务为敬老院服务。在这里,她为老人们几乎倾注了全部的亲情和爱心。每天她为老人洗头搓澡,为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擦屡端尿,为神志不清的老人按摩喂饭。就这样,一干就是5年。她的义举受到了老人和社会的赞许。老人们联名向媒体和妇联送表扬信,以表他们的感谢之情。在黄秀娟的努力下,入住敬老院的老人也由原来的几个人增加到三十多个。

  2003年7月,黄秀娟的女儿学校毕业后随她待业,这时,她还在敬老院服务。女儿来了,生活怎么办?她不能叫女儿在敬老院白吃白住,敬老院增添麻烦。于是,她提出辞职。决定和女儿一起携手创业。5年了,从她来到渭南到现在为敬老院义务服务整整五年,有好心人劝她想院长提出所要报酬的事情,事实上,只要他提出来,院长是不会让她空手离开的,科室她信守承诺,只是微微一笑,从心里谢过那些好心人。

  然而创业说起容易,真要做起来可不想说的那样简单了。做什么呢,经过慎重考虑,她选择了她热爱和熟悉的养老行业。一天,临渭区解放办干部给她带来了位97岁的孤寡老人,叫她托管,并答应一次给半年的托管费。靠这半年1800元的原始资本,她和老人共住一室,开始了原始的敬老工作。

  仁能克刚,善能化冰。黄秀娟靠自己敬老的仁爱之心赢得了社会的信任和支持,也使自己这个离乡背井的外地女子左右缝源。2003年8月,临渭区政府放心地把创办区老年公寓的重担交给了她。初进公寓住房要先交15000元的管理费,这对囊空如洗的黄秀娟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好心的社区干部为这个不沾亲不带故的外来女子筹措了这笔费用,成全了她办老年公寓的愿望。这是一种信任,更是一份责任。

  信任也是一种力量。黄秀娟每当感到社会对自己的信任,想到孤独老人企盼的眼神,都会产生无坚不摧的力量。严重的资金短缺始终是阻碍她前进的拦路虎。在最困难的2003年除夕,她几乎为公寓买不起一对灯笼,甚至自己连一床被子都没有,她和女儿只得盖衣取暖。信任的力量支撑黄秀娟跨过了道道难关。为养老事业,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但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和信任。临渭区老年公寓如沫春风,承载秦东父老的厚爱而茁壮成长,成为渭南最大的养老机构之一。

  孝心处处闪金光

  对待老人,黄秀娟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2002年的一天,离开家5年的她接到了老家父母打来的电话。5年了,都没有见过女儿一面,只是电话里一直听说她过的很好,不知道她现在是瘦了还是胖了,黑了还是白了?老人很想见女儿一面,和她聊聊这几年的生活。接到电话的那一瞬间,黄秋娟眼中不由一热,5年了,他离开家乡已经5年了,不知道父母的身体是否还是那样硬朗,家中的一切还有哪些变化。听着电话那头老父亲的声音,她好像觉得亲人就在自己跟前。听到了父母的声音,心里感到了家的温暖,亲人的关爱。亲情在心底召唤,当天,她就跑到火车站买了回家的车票,拿到车票,就感到离回家的日子也越来越短。心中挂念着家中的一切,那里是自己从小生活的地方,生她养她的故乡。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啊,多少次在梦里都看到了家乡的月亮,看到了家中的老房子,听到了家中黄狗的叫声。终于要回家了。就在她沉浸在回家的喜悦心情中时,贾妈叫住了他:“听说你要回家了。娟啊,你能不能不回家了,陪我过这个春节呢?”老人的话语虽然不多,可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欲望,就是害怕过节的孤单。在老人的心里,她早已不是一名陪护员,而是自己的闺女了。听出了老人心底的语言。黄秀娟心里非常的矛盾,一边是牵挂自己多年未曾谋面的亲人,一边是和自己朝夕相处的一名孤独老人,老人从未开口向她提过任何要求。就在这天晚上,黄秀娟失眠了,到底要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她翻来覆去的想……

  不知不觉,东方亮起了鱼肚白,黄秀娟悄悄起床,来到老人房间,看着老人熟睡的神情,一种感觉从心底油然升起,她咬咬牙下定了决心。只是如何向父母开口呢,就这样拖着,直到第三天,父亲的电话来了,问她是哪天到家,这个时候,她才不得不想父亲说出了心里的想法,就在她一句话还没说完,父亲打断了她的话,生气的向她大吼起来,就在她打电话的时候,周围还有其他的护理员,她忍痛扣下了电话……他想等父亲火气下去了再向他解释。

  那个春节,是贾妈妈生活中最幸福的春节。

  80岁的刘彦章老人,多年来大小便功能完全丧失,不能自理,腰间插着尿管,且长期便秘久治不愈。每次大便,都要人亲手一点一点往外掏。在家时,子女曾先后为他聘过几个保姆,但都因“服不了这个务”一个个告辞了。子女只好把他送进托老中心。几年来,黄秀娟和护理员们无怨无悔地承担了这一特珠任务。老人激动地含着泪水说:“你们的护理员太好了,比我的亲儿女还要亲!”

  当她看到社会上还有许多孤寡无靠的特困老人时,一个为政府分扰的决心油然而生。

  2005年底,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她又投资近十万元,创办了渭南市首家独具功能的托老中心。2006年终,托老中心基地面积由3亩增到6.1亩,建筑面积由310平米增到920平米。2007年初,又用四个月的时间集中精力对托老中心进行改造、维修和美化。翻修旧房16间,修补围墙80米,整修院落1600平米,铺设通道280平米,建设绿化园地600平米,水电、健身、降温保暖设施也逐步完善。省老龄办、省老年基金会、市慈善协会和临渭区政府又先后为公寓捐助了价值7万元的配套设施。这个托老中心的服务对象,是城乡孤寡无靠的特困老人和五保户。这些老人的入住费用仅有政府每月发的低保和特困补助。开创这样的养老模式,势必会遇到困难和风险,但却使20多位孤寡和五保老人享受到社会主义的亲情温暖。

  心甘情愿为老人

  崇宁镇的孤寡老人,肝癌后期。没有人照顾,镇政府找到了黄秀娟,说明情况后,黄秀娟收留了她,对他悉心照顾,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老人闭眼后,他同镇政府联系,询问老人的后事,镇政府说,孤寡老人没儿没女,你看着办吧。一句话就什么也没了,黄秀娟和丈夫商量后,两人一起上街为老人买了寿衣,并办理了他的后事。

  华阴的一位84岁的老太太,女儿远在重庆,儿子对老人不是很好,来到这里后,和黄秀娟接下来深厚的感情。每天都要和黄秀娟聊天。老人身体还很硬朗,偶尔有点咳嗽,一天早上接到护理员电话,说老人不行了。赶紧穿上衣服跑向老人房间,看到老人双目紧闭,拉过老人的手摸到脉搏还在跳动,一边打120,一边给老人清理卫生,等到120医务人员赶到经过初步诊断后摇了摇头,对她说准备后事时,她这才知道老人已经真的不行了,她端来水盆,亲自给老人擦洗全身,尽管老人已经没有了知觉,可他还在轻声的给老人说:“大妈,我给你洗头发,”“大妈,咱们洗脸,”……没擦洗一个地方,他都要说一声提醒老人,就像老人活着的时候一样。洗完后,给老人穿上买来的寿衣,等把一切都收拾好了以后大约2个小时候,老人的孙子才感到现场……

  忙完老人的后事,家属说什么也要表达他们的心意,放鞭炮、设宴席、送锦旗。多年来,先后替五十名老人的子女义尽了临终孝道,其中为六名孤寡老人全权置办了丧事。

  为了给更多的老人创造晚年幸福,秀娟特别重视独身老人的再婚联姻,先后促成了五、六对老人的晚年再婚。有一对空巢老人很投缘,秀娟从中牵线搭桥,但因其子女的阻力而不能成全。为此,秀娟给双方子女分别做工作解除了思想顾虑,共同协商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终于促成好事,顺了老人的心愿。

  68岁的白涛和50多岁的单身护理员张宝玲鹊桥联姻,终成眷属,其中就有黄秀娟的努力。白老师人多才多艺,能谈会唱,护理员阿姨人勤劳朴实,平时休闲时两人总是在一起聊天、说笑,慢慢的两个人产生了感情,但都羞于启齿,这些黄秀娟也看到了眼里,看到两位老人都有这个想法,黄秀娟就主动为老人当起了红娘,跑来跑去,在他的努力下,两个老人走在了一起,在一个吉祥的日子,两位老人完成了他们的心愿,整个公寓都在为他们祝福。

  大爱大孝感天地。黄秀娟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使临渭区老年公寓获得各界的广泛支助和长足发展。2003年秋到2004年底,老人寓舍由6间增到23间,床位由12张增到46张,入住人数由8人增到40人。2005年底,规模建设来了大突破,由单体规模发展为一寓两体。现在,一寓两体的规模建设占10亩,建筑面积2000平米,房舍88间,其中老人寓舍80;共有床位150张,现住老人128人,其中不能自理42人,临终关怀16人。

  大爱无疆情似海

  2008年5月12日,撼天动地的5.12汶川地震使中华神州陷入一场惨绝人寰的大灾难。5月16日,秀娟在公寓组织举行公开募捐仪式。大红募捐箱放在大门前,老人及员工排着队把钱投入箱内,当场共募捐现金2538元。6月1日,院长黄秀娟向国家老年基金会请缨收养50名灾区老人,并递交了保证书。

  5月14日,黄秀娟响应天津鹤童老人院的倡导,加入了“5·12孤老孤残长期照护全国联盟”。作为代表陕西的第三梯队,黄秀娟抽调5名志愿者组建起渭南小分队,于6月5日赴四川德阳旌阳中医院执行义工照护。这五员将中就有两名是黄秀娟的亲人:爱人张东风和女儿,还有一名是她的院长助理金萍女士。这是一支“嫡系部队”。那段日子,在家坐阵的黄秀娟每天最关心的就是灾区的一切。每天,电视、手机里的信息提醒灾区随时都有险情发生,每一宗灾情信息都会给黄秀娟的心神以剧烈的震动。倘若小分队遇到不测……她不敢多想。那段日子,她一旦有空,就不停地干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避免自己心神不宁。

  6月12日,黄秀娟接到了来自灾区老人的电话。他说:“非常感谢院长培养的优秀员工,是你们的员工给了我们亲情和快乐,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家庭的温暖。”老人把小分队的成员一个个夸了又夸。几十名灾民你一元他一角地联名制作了一面“大灾大难有大爱,不似亲人胜亲人”的锦旗赠给小分队。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也遭到地震的突袭。4月14日,在外奔波了十几日黄秀娟,刚回家就接到了“大爱无疆,情系玉树”抗震救灾告知书,作为“长期照护全国联盟”的一员,兼西北五省负责人的她,还来不及好好休息,处理院务,便于4月17日晚,只身一人连夜奔赴青海省藏医院执行义工照护。4月18日,作为代表陕西省的第一梯队,她又抽调两名志愿者组建起渭南小分队,连夜赶赴青海省藏医院执行义工照护。

  在灾区的多个日日夜夜,她作为副总指挥带领小分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高原气候反应,把爱心和亲情献给了灾区人民,作为第一批赶赴青海藏医院义工照护的志愿者,秉承了5.12强震中,陕西省渭南市小分队“大灾大难有大爱,不似亲人胜亲人”的精神,将爱心、亲情和博爱的种子种满了灾区人民的心田。

  在玉树,他们克服了高原气候反应,克服了语言不通,克服了民族宗教信仰,克服了藏汉多年的积怨,克服了多少无法想象的困难。每天穿梭在病房之间。在西宁护理期间,黄秀娟每天都活跃在护理一线。一次看望伤员的过程中,一个六七岁的藏族小姑娘引起了她的注意,听护理人员讲,小姑娘脾气暴躁,无法与人沟通,每次打针换药都要大闹一通,搞得医护人员很头疼,了解了姑娘的情况后,凭借多年的护理经验,黄秀娟初步判断:小姑娘可能是心理忧郁症,地震给她造成的伤害不仅是身体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刺激。之后,她就每天抽空陪小姑娘聊天,和她一起玩,还给她买了新书包和本子、画笔等,教她画画。慢慢地小姑娘的脾气温和起来,打针换药时,静静的看着医护人员,不再哭闹。在黄秀娟和大家的努力下,一天,小姑娘在本子上画了一幅漂亮的图画,并在旁边稚嫩的写上“我爱祖国”。大家为小姑娘的转变感到高兴,更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欣慰。更让他们惊喜的是,在没有任何人指示的情况下,小姑娘在黄秀娟送她的本子上写到:“还是共产党好”,当大家看到这一刻的时候,都欢呼雀跃起来,大家激动的围着小姑娘,又唱又跳,不知谁抱起了小姑娘。在大家的簇拥下,小姑娘像一朵盛开的雪莲被大家紧紧的围在中间,这是黄秀娟和他的护理志愿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祖国四面八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更是汉藏两个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就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小姑娘爬在黄秀娟的耳边,轻轻地问道:“阿姨,我可以叫你一声妈妈吗?”听到这个声音,黄秀娟自己都没有想到,出于一种本能,他拼命地点着头,口里不断的说道:“当然可以,我太高兴了”,在那一刻,只听见“咔嚓咔嚓”的声音,这个难忘的瞬间被有心人永恒地留了下来。就这样,黄秀娟在玉树又多了一个亲人——一个藏族小女儿。

  在黄秀娟的老年公寓里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愉快潇洒赛神仙,公寓是咱大乐园”,这也是赞美公寓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里,老人们告别了家庭的寂寞、孤独和失落,集体生活给他们以温馨和谐团结友爱的晚年享受。他们拥抱着生命的晚春,陶醉在甜密幸福的公寓生活中。

  看着这些老人们幸福的生活,黄秀娟也沉浸在自己一手策划安排的人生幸福之中。黄秀娟用她一个安徽女子的爱心和坚毅在东秦大地谱写了一曲大爱之歌,并且越唱越响……(渭南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