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渭区党建网!今天是
 
 
  1. 首页
  2. 干部之窗
  3. 干部教育
  4. 正文

且看官道乡刘峰的创业之路

发布时间:2009-06-12 08:09:16    来源:

    ——临渭区官道乡刘峰的创业之路
    开栏语: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大量农民工返乡,经济也一度低迷,而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市涌现出的一批自主创业、带头致富的先进典型,让经济的“冬天”不再“寒冷”。为了激发我市全民创业热潮,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本报特开设《创业之歌》专栏,重点宣传我市在全民创业活动中的先进典型,介绍推荐创业的好办法、好经验,努力促成全市群众创业促增收的生动局面。

  刘峰是临渭区官道乡人,今年刚30岁,却已是我市一家民营劳务职介工作站的老板,并且有了10余年的从业经验。10多年来,累计有8000余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他搭起的职介桥走向外面的世界,迈向致富的道路。而刘峰自己也成为一名致富标兵。但是,鲜花与光环掩盖不了背后的艰辛和付出。刘峰的创业道路也充满了辛酸,今天的成绩,源自他的信心、恒心和爱心。

  

  信心不减 没有永远的打工仔

  

  刘峰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1997年高中毕业后,便只身南下,在东莞一家电子厂打工。凭借着踏实和努力,两年后,他由一名普通员工升为组长直到车间主任, 工资也由最初的600余元增加到了3500—4000元。现代化的生产规模、先进的管理和优厚的待遇,使刚踏入社会的他备受鼓舞。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问题却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自己能一辈子给别人打工吗?看到南方私营企业老板们事业干得如火如荼,他多少有点“眼馋”。

  1999年4月,刘峰回家探亲。在与乡亲们交谈中发现,很多亲朋好友同他一样,也想出去打工,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却苦于找不到门路。他意识到,家乡有很多人需要出去打工挣钱来改变命运,要是建立一个劳务中介机构,市场前景肯定不错。

  回到厂里后,他便着手开始准备前期工作,收集厂方招工信息,了解厂方招工要求。随后,他辞掉高薪工作,回家从事劳务职介工作。这个举动引起父母及好多工友的不解,但他主意已定。

  

  恒心不怠 没有比脚更高的山

  

  返回家乡后,刘峰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怎样才能合法的开展劳务输出工作?1999年10月,他在市劳动服务中心办理了营业手续,他的劳务职介工作站很快挂牌营业了。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由于业务生疏,工作一度陷入困境。怎样让群众相信自己,成为刘峰面临的一大难题。他首先从动员亲戚朋友外出打工入手。通过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对用工单位进行严格细致的考察,使输送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务工人员顺利进厂,也逐步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经过一番努力,刘峰的劳务职介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在东莞市、深圳市设立了劳务办事处,8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劳务市场开发和跟踪服务等工作。9年多来,为了规范有序地输出务工人员,在刘峰的带领下,劳务职介工作站不断畅通输出渠道,与广东东莞、深圳大中型外资企业及咸阳市劳动局驻东莞劳务联络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在多年的工作中,他始终坚持,每输出一批务工人员,输前都要进行务工常识培训,输中派专人护送,输后向每位务工人员发放跟踪服务卡,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据统计,1999年10月—2008年年底,刘峰的劳务工作站累计输出务工人员8000余人,务工人员月工资一般可达1300—1600元。2008年3月,刘峰投资130余万元在城区开办了足疗店,解决了66人的就业问题。

  

  爱心不倦 社会责任不能丢

  

  在为外出务工人员牵线搭桥的同时,刘峰本人也走上了致富之路。然而,他致富不忘回报家乡,为村里群众办事实、办好事。“其实那些小事不足挂齿,现在我日子还能过得去,多帮帮乡亲是应该的”,提到这些年所作的公益事业,他腼腆地笑着回答记者。

  2003年夏天,一场连阴雨将南家村小学的土围墙冲塌,通往学校的道路泥泞,学生上学成为难题。刘峰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掏出14000元捐献给了学校。如今,土墙已变成了砖墙,没有人记得刘峰这个名字,但是那堵墙却成为村民心中永远无法忘却的记忆。

  筑墙、修路……一件件、一桩桩,公益事业成了刘峰的日常工作,也成为他创业永不枯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