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我刚从蔺店镇蒲阳村参观回来,蒲阳村从党员学习、日常管理,到作用发挥、村子发展,样样都好得很!赶紧去看一看,…”。短短的一年时间,是什么原因使以前默默无闻的吝店镇蒲阳村,突然成为了临渭区最大的热点,先后有100余个单位3000余人次来蒲阳村参观。
“蒲阳村的‘党建+X’特色做法充分证明了“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核心要义。”蔺店镇党委书记薛华一语中的。今年以来,蒲阳党支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蒲阳古城民俗文化特色为载体,以“干在实处无止境,走在前列谋新篇”为宗旨,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蒲阳先后被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渭南市小康示范村、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
“两学一做”润无声 创新发展化春风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蒲阳人学出了信念,学出了纪律,学出了精神,学出了干劲;主动积极做,落实到行动上就是,叫能到,到能听,听能干,干有果。这是蒲阳经验。” 临渭区蔺店镇副书记、蒲阳村第一书记杨扬总结道。
蒲阳村坚持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理念,经历了踏石留印的有痕党建、感同身受的体验式党建和不忘初心的有为党建。用四小活动和四大平台体现“学”,四小活动即:跟着英模学党章,使党章学习故事化、个性化、生动化;党员齐唱党建团结歌;自编的五言句提高党员爱党意识;“入党那一天” 党员重温当初入党的情怀,铭记党员身份和责任。四大平台即:利用阵地开展党员夜读学,从6月开始,村支部进行了两个月的党员集中夜读学习,每名党员轮流讲党课。随后,村支部又将每周一晚上作为本村党员集中政治理论学习、议事决策的固定活动,实现了党员组织生活的常态化;通过党员驿站特色补课学,对因故不能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党员,由支部确定专人进行补课;通过红色党史展览馆回顾历史学,结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了1600平米的红色党史展览馆,定期组织党员缅怀历史和革命先烈,激励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通过支部微信群实现流动党员无线交流学,让他们“离家”不“离党”。13名流动党员不仅能通过微信群实时向支部汇报思想,节假日返乡时还能参加村上组织的座谈会,听取感受家乡变化、汇报他们的务工情况,并把外面致富信息与大家交流分享,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交流讨论,为建设美丽蒲阳建言献策,也极大的推动了村内各项工作的落实进度。
“‘做’通过一大机制,两大引擎来实现,一大机制就是我们支部的‘3321’工作机制,正确处理了党员与群众、干部、党员的关系,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两大引擎一是亮出党员身份,干出党员样子的承诺制,二是包联户制,通过党员包联到户,使每个党员分配到的工作任务第一时间得到落实。”蒲阳村党支部书记周文科补充到。
在一系列的活动和机制的的引领下,蒲阳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开展的“党建+精准扶贫”、“党建+美丽乡村”、“党建+平安建设”、“党建+乡风文明”系列特色工作,形成党员做给群众看,干部带领群众干的良好局面。
党建+脱贫攻坚 借势合力同小康
“让有能力的党员参与入户宣传、信息核实和帮扶帮教工作,做到率先精准识别、率先精准帮扶。同时,推行党员包户,每个有能力的党员分别联系5-10户家庭,帮助包联户改善生活生产环境。”蒲阳村党支部书记周文科说。
立冬刚过,党员于益民来到低保户王竹梅家,“烤火煤炭拉了没有?”王竹梅回答,“还没有。”“要是没钱买煤,我先给你垫付着。”简单的对话,王竹梅顿感温暖。
67岁的老人杨淑文独自在家,儿子在外打工,家中梨园常年无人打理。包联她的党员不仅农忙时帮忙联系收割机,平日里也常去梨园帮忙打理,她家梨园今年大丰收。
时下正是酥梨营销旺季,这可忙坏了蒲阳村的党员干部,他们帮助群众联系客商。党员祖红利带头利用互联网销售酥梨。经过大家努力,党员干部在网络上销售的酥梨占全村的总数量的1/3。杨淑文家的酥梨也销售一空,这一事情在蒲阳村人的一家亲微信群中,群众频频点赞。
党建+美丽乡村 因地制宜绘蓝图
正午时分64岁的杜党英悠闲的和几位乡邻家门口闲聊,今天她没有在村上义务劳动,难得清闲。自蒲阳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该村组建党员突击队,任劳任怨带头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每名有能力的党员还分管村里5-10户家庭的环境卫生工作,每月开展一次义务劳动,帮助督促包联户完成好卫生整治任务。群众更是不计得失,争抢着打扫巷道卫生,杜党英就是其中一位。她说:“以前家门口两年没有拾掇的柴火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被清理,家里、门口像宫殿。”引得一片笑声。
经过全村党员群众的不懈努力,全村拆除厕所165座,新建双瓮式厕所185个;修建村道美化墙2500米;村巷绿植苗木4万余株,绿化面覆盖全村。观赏池、路灯、幸福小广场等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
该村还创新思路,在全区率先成立了垃圾兑换银行,引导群众以生活垃圾换取生活用品,变废为宝,改善村居环境,将“绿色环保、生态蒲阳”的理念深深植入人心,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党建+平安建设 互助共建爱家园
党支部结合村情组建了专门的调解队伍,定期对全村的矛盾纠纷进行大排查,发现问题,调委会按照干部提前介入,及时化解的原则,入户上门说服教育,做到矛盾不出村,问题不上交。
以平安创建为抓手,夯实党员服务群众平台。党支部一班人多方争取资金,新装摄像头23个,全村组建义务巡逻队一支,红袖章志愿者11名,坚持定期义务巡逻,并以群众日常用电、防火、防汛安全为重点,严防死守,维护安全。村支部组织5名老党员在每年寒暑期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做游戏等,解决了假期孩子无人看管的难题,让在外打工的父母安心、放心。
以平安建设以契机,让“平安”深入人心。村上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入户宣传,并认真了解入户群众的具体情况,党员干部入户发放资料190册、手提袋186个,切实提高了知晓率,实现户户知晓、人人满意。
党建+乡风文明 传承文化留乡愁
蒲阳村率先建成了功德银行。墙上满满的储户信息,上面不仅有开户村民的基本信息,还写有家庭记忆、家训等,户主们做的好事可以给自己的“户头增值”,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兑换,传承向善的风气。
“只要一家子吃饭,我都会一字一句地给儿孙们讲家训,讲到他们心里去,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就是我们家做人做事的标准。”党员李福来认真的说道。
蒲阳村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新构思、新做法,不仅弘扬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还营造出了蒲阳村“家风好、村风淳、党风正、政风清”的和谐新风貌。
为民服务没有休止符,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蒲阳村党员干部也将继续为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终极目标永远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