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抓培训锻炼,解决“本领恐慌”问题。把大学生村官列入全区干部培训规划,每年至少集中培训一次,不断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定期抽调大学生村官到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工作一线砥砺,让他们在处理复杂问题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
二是抓进村入户,解决“融入难”问题。统一设计了《入户登记表》、《农户基本情况调查表》等表格,列出20多项调研内容,让大学生村官带着问题走访,提升走访的针对性,促使大学生村官说农家话、吃农家饭、掌农家情,拉近自己与群众的距离。
二是抓民情梳理,解决“干什么”问题。为每名大学生村官统一配发了《民情笔记本》,要求他们详细记录每个农户的基本情况和意见建议,并由街镇党(工)委书记或组织干部不定期查阅,保证质量,促使大学生村官明确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抓服务群众,解决“为谁干”问题。 将大学生村官作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生力军,开展了大学生村官志愿者服务、包联贫困户、大学生村官代办代理服务等活动,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办事难、找人难、跑冤枉路的问题。
五是抓述职考核,解决了“怎么留人”问题。把大学生村官践行“六个一”活动情况,作为述职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续聘、奖惩、推荐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主要依据。近年来,考核优秀的62名大学生村官中,有42人转岗为事业单位干部,切实做到了让实干者无悔,让有为者有位。(焦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