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渭区党建网!今天是
 
 
  1. 首页
  2. 党建工作
  3. 农村党建
  4. 正文

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切实促进塬区群众增收

发布时间:2009-09-09 09:17:22    来源:
区林业局局长    王耀生
 
    一、全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2003年以来,我局依托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按照“集中连片、以点带面”的思路,在两塬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乡镇部门的支持配合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区的核桃面积由原来的3000余亩迅速发展到现在的5.8万余亩,塬区以核桃为主的杂果林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一是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核桃产业雏形初显。目前,我区已在向阳的程家、站南的高田、丰原的三高、大王的姚湾、桥南的代家、阳郭的庙底等村建成区级核桃示范点37个,示范园面积达8000余亩。示范基地的核桃栽培实现了由原来科技含量低、品种单一、低产零星栽培向现在的科技含量高、品种优良、集中连片规模栽培的转变;发挥了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从沿山的桥南、大王、阳郭到南塬坡头的闫村、站南、向阳、丰原一带,早实核桃片带相连,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二是服务体系日趋完备,发展平台初步形成。为了顺应核桃产业发展的形势,区林业局组建成立了区核桃技术服务队,设立专门的办公场所,抽调技术骨干长期负责核桃产业发展中的技术服务,解决群众在核桃嫁接、整形、施肥、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与处理等环节上遇到的技术难题,仅2009年上半年,区林业局就举办核桃技术培训班30多期,免费发放核桃技术资料5000余份,培养农民技术员600余人,受训林农达12000余人,为核桃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为了给核桃产业搭建发展的平台,区林业局成立了核桃产业办,加强与乡镇办、基层核桃专业合作社、核桃栽植大户、林业工作站的衔接,为林农做好核桃园的管理技术培训、产品加工、销售信息提供等,解决了林农的后顾之忧。目前,我区核桃产业的技术服务与营销网络已初步形成,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核桃产业搭建了产后平台。
    三是群众认识有了质的飞跃,栽植核桃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核桃产业发展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造林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同时,区上已将核桃产业发展作为塬区群众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列入 “一村一品”工程进行考核;塬区各乡镇办能立足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狠抓示范点建设,由于示范点的榜样带动及核桃价格的逐年攀升,群众对核桃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群众发展早实核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王、桥南、河西、站南等乡镇能根据群众意愿,立足当地自然环境优势,将核桃作为本辖区的一项重点产业来发展,掀起了我区核桃栽植的新高潮。
    二、我区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核桃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核桃技术管理人才仍然缺乏。全区核桃管理技术方面有权威的技术人才、农民技术员和土专家极其缺乏,技术培训专家多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和专家,我们在核桃建园管理方面没有一套完整成熟的管理技术,大多数群众不知道该怎样管理好核桃园。
   二是示范园建设投入不足。我区已建的核桃示范园主要依靠国家投入,群众在购苗、浇水、施肥等方面投入不足,因此截止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科学、规范、标准的示范园,不能很好地引领核桃产业向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三是面积分布上很不平衡。大王、桥南等乡镇已突破了万余亩,而有的乡镇却仅有千十亩,即使全面挂果后,也无法接待大的客商。加之由于受“作务核桃生产周期较长”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群众对核桃产业的发展认识不足,套种高杆农作物,疏于管理等现象依然存在, 致使树木生长量降低、来果慢、产量提不高,这些都严重阻碍着核桃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脚步。
   四是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群众作务的传统观念还没有转变。核桃的嫁接、管理、采收等技术及服务网络相对落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群众对核桃作务的传统观念还没有转变,很多群众还认为核桃树是粗放管理,不需要科学管理,存在着不施肥、不修剪的现象,这些都成为制约我区核桃产业大发展的瓶颈。
  三、核桃产业发展的前景及对策
  我区南塬地处秦岭北麓黄土台塬区,土壤深厚肥沃,年均气温13.4度,平均海拔600余米,年均降雨量为570毫米左右,是核桃的适生区,我区群众栽植核桃树的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核桃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能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也随之逐年攀升。针对这些情况,我区在核桃产业发展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扩大产业建设规模。要实现到2012年将核桃发展到10万亩的目标,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因此我们要按照既定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一是塬区各乡镇办还需要深入村组调查摸底,做好动员部署,继续落实核桃栽植面积,扩大产业规模;二是在巩固现有核桃示范村、推进村的基础上,要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政策引导、典型带动”的工作思路,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每年每乡镇办抓建2-3个示范村,发挥示范带动的作用,辐射带动各自核桃产业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三是各有关部门要在做好国家项目资金争取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整合支农项目,优化项目资源,将国家有关重点项目的政策、资金、物资向核桃产业发展上倾斜,进一步促进核桃产业的发展。
  二是要全面开展嫁接改造。我区近几年依靠林业重点工程发展起来的5.8万亩核桃,相当一部分以栽植实生核桃为主,随着产业建设的深入发展,实生园面积逐年扩大,嫁接任务十分繁重。如果不及时将这一部分实生核桃嫁接改造,广大群众不能尽快取得收益,将严重影响核桃产业的发展步伐,嫁接改造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区核桃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在核桃产业嫁接改造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优势,集中一批专业技术干部深入到核桃栽植区,指导群众做好嫁接整形等田间管理工作;塬区各乡镇办要站在增加群众收入、推进产业发展的政治高度,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抽调精兵强将,抓住有利时机,积极衔接,全力以赴搞好此项工作。
  三是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各有关部门、乡镇办要结合“送技术、兴产业、促增收”活动,继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实施科技入户工程,聘请资深专家担任乡级核桃技术指导顾问,实行专家传技术员,技术员帮示范户,示范户带农户的“传、帮、带”的机制,通过不同方式的培训,将有一定文化素质、愿意发展核桃产业的群众集中起来,向他们传授核桃建园地块的选择、育苗、嫁接、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科技知识,培养一批技术“明白人”、“示范户”,并安排乡林技干部、果业协会会员、乡土人才、农民技术员参加培训,力争做到户有管园人,村有技术员,乡有专业技术服务队。
  四是要加快苗圃基地建设。要以现有的区林业站核桃良种苗圃基地为重点,不断完善种苗管理办法,实施科学管理,培育适宜塬区栽植的优良品种,实现种苗良种化。继续大力推广适合我区生长的香玲、辽核等早实丰产核桃新品种。积极开展低产园、老核桃园的高接换优,综合配套增产技术的应用推广,促进核桃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五是要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和培育市场体系。一方面要在做好国家项目争取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整合支农项目,优化项目资源,将国家有关重点项目的政策、资金、物资向核桃产业发展上倾斜,切实增加政府投入;另一方面要发挥市级部门包村帮扶和区级部门扶贫包联工作的作用,实行各级参与、部门包联、低息贷款等鼓励措施,督促指导广大群众自主投资、独立发展,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核桃产业建设,从而迅速形成核桃产业投资多元化的格局。除此之外,塬区各乡镇办、有关部门要结合我区核桃产业发展的趋势,正确引导、重点培养,健全核桃产、供、销全程服务网络,加快核桃产业化进程,使其真正成为塬区群众脱贫致富、兴林富民的支柱产业。